生活即教育,日常生活領域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教會孩子照顧自己、照顧他人、照顧環境,培養孩子的優雅與禮儀,從而讓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
蒙氏教室分為五大領域,其中,日常生活領域被比作是蒙氏教育的心臟,孩子們進入蒙氏班首先接觸到的就是日常生活領域。通過日常生活領域,蒙氏教師不僅教會孩子們優雅的禮儀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且也培養了孩子的愛心、感恩心和責任、獨立性、合作力、秩序感等意識及健全的人格。
今天老師帶領孩子們進行的工作是日常生活領域擦花葉的工作,這項工作能夠讓孩子學會照顧班級環境,培養孩子們的責任感。老師首先出示一盆綠蘿,教孩子如何把綠蘿的葉子擦拭干凈。班里有一位名叫月月(化名)的小朋友,剛滿4歲的她,對這項工作特別感興趣,每到自由選擇工作的時候,她都會選擇這項工作,她說:“這個工作我很喜歡,因為老師說過,‘我們要愛護我們周圍的環境,植物是我們的好朋友’,所以,我要好好照顧它,每天都要及時給它澆水,不能讓它缺少水分。”
一天早上,小朋友們都早早地來到了幼兒園,有的小朋友在班里整理自己的衣服,有的小朋友去圖書區看書。而月月小朋友一到幼兒園,就走進教室,先把自己的衣物整理整齊,便朝向班級的圖書區走去。這時,她發現有幾盆綠蘿的土壤有點干干的,綠蘿的葉子也有些枯萎了,她就快速走到了日常生活領域中,拿起了噴壺,去盥洗室給噴壺里接了水,又走到了綠蘿的旁邊,開始給綠蘿澆水。看到月月小朋友這樣的舉動,我很欣慰,為她這樣的細心有擔當而感到開心。我走到她的身邊,蹲下來問她:“月月,請問你在忙碌什么呢?”“老師,植物不是我們的好朋友嗎?它現在有點不開心了,所以我要給它澆點水,這樣它有水喝了,才會長高、長的茂盛。”她在澆水的時候動作也非常嫻熟,澆完水后的她顯然開心了很多。她甚至還和我說:“老師,班級里的植物,以后我來照顧它們吧!這樣老師也不會很辛苦。”看到月月這么有愛心,有責任心,我欣慰地抱起了她。
月月現在幾乎每天早上來幼兒園,都會去查看植物需不需要澆水,葉子需不需要擦拭,如果需要立刻會去照顧它。孩子們通過這樣小小的舉動,一句“我來照顧它”,讓我看到了孩子們的進步,而蒙氏班就是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課程,培養孩子各方面能力,從而完善孩子的人格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