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群居的,因此離不開交往,交往是人的重要屬性,也是人生存的必要條件。當前在子女居多的情況下孩子社交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親子教育的三大目的之一“增強友情”就是為了培養孩子的社交力。蒙氏班混齡教育也是為大孩子和小孩子提供了一個社交平臺,蒙氏混齡教學中的各種游戲都有利于孩子社交力的發展。
下面一起來看看中國推廣蒙特梭利的先行者,全國800多所高端幼兒園加盟的示范者,跨世紀兒童之家(又名跨世紀廣匯幼兒園)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力的。每年到8 、9月份就是兒童之家新生入班的日子,今年也是如此。今年8月份,兒童之家迎來了兩名年齡比較小的小朋友——軒軒和小寶,因為兩個小朋友的年紀比較小,因此,他們在剛來兒童之家的時候就有些不適應。當所有人都在和自己的好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這兩個小朋友就獨自坐在一旁,有時甚至會在一旁默默哭泣。看到這個場景后,老師就邀請班級當中年紀比較大的哥哥姐姐帶著他們一起玩,幫助兩位小朋友盡快適應這個環境。但是因為他們兩個性格都比較內向,不愿意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我就又想了一個辦法,請兩名小朋友相互做自我介紹,兩人中小寶的年齡稍微大一點,軒軒稍微小一點,我就對小寶說:“小寶,你現在是軒軒的姐姐,你來哄哄軒軒好嗎?待會兒你可以帶著軒軒一起去玩……”小寶看看老師,又看看軒軒,就在老師以為她不愿意時,小寶輕輕站起來拉著軒軒的小手,軒軒也漸漸停止了哭泣。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小寶雖然還是不怎么說話,但是每天只要軒軒到達兒童之家,小寶就會主動地上前去拉著軒軒走進教室,軒軒也在姐姐的陪伴下開始適應這個環境。
上一次我們帶著小朋友一起去摘葡萄,每個小朋友摘完之后需要自己提著摘下來的葡萄去稱重量。當所有的小朋友摘好葡萄后都去稱重了,只有小寶和軒軒一直在后邊,雖然也提著葡萄,但是并沒有上前去稱重,就在老師準備鼓勵他們去稱一下葡萄時,小寶輕輕拉起軒軒的手,小聲對軒軒說:“軒軒弟弟,我們也去稱一下葡萄吧……”軒軒弟弟看了看小寶姐姐,點了點頭,接著只見小寶走到前面,小聲說:“阿姨,你幫我稱一下吧”。第一次因為聲音太小阿姨沒聽清,后來小寶聲音又大了一點,阿姨終于聽清楚,給他們稱了一下,小寶拿著稱好的葡萄開心地對軒軒弟弟說:“弟弟,我們稱好了,現在我們走吧……”
活動結束后,我向小寶的媽媽分享了小寶今天的表現,小寶媽媽說,“從來沒有見過小寶在陌生人面前說過話,有時對于熟人,小寶也不經常表達。雖然小寶來兒童之家才剛剛一個月的時間,但是小寶變化太大了,現在不僅學會照顧小弟弟,在家也總是說要去兒童之家找軒軒弟弟,還敢與陌生人說話。之前我還擔心孩子因為內向無法交到很多的好朋友,但是我現在不擔心了。”
這就是蒙氏教育中混齡教育的特點,小寶現在處在模仿期,她會模仿哥哥姐姐照顧她一樣的方式,去照顧弟弟。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老師的引導及班上大姐姐的示范,小寶學會了如何與人交往,通過社會化主題活動,小寶真正將自己的所學運用到生活當中。相信通過三年的蒙氏教育,小寶會有更大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