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力,一般用于成人,對于幼兒仍然適用。觀察力屬于感官范疇,兒童是感官的學習者。在親子教育中,視覺智能排在第一位,蒙特梭利博士說的吸收性心智,視覺感觀就是吸收知識的重要通道。在教學五大領域中很多工作和教具都是訓練孩子的視覺智能的,通俗的講就是觀察力。觀察力是理解力、判斷力、分析力的基礎,沒有觀察何來判斷。
皓哲是感官班的一名小男生,在孩子一歲十個月的時候,媽媽就帶著浩哲來上親子課,通過親子個性化早教課程,五大智能針對性的訓練,促進了浩哲大肢體動作的發展及協調性、小肌肉的發展及手部精細動作的靈活性、精準性、協調性,同時還培養了孩子的視覺空間能力、社交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在視覺空間智力方面,通過一系列培養幼兒敏銳觀察力的視覺空間親子游戲活動,浩哲的觀察力進步尤為突出。
在感官藍色立體組游戲活動中,老師們帶著孩子們一起認識了球體、圓柱體、長方體三種立體圖形,并通過各種游戲活動,讓孩子們“發現了”這三種立體圖形的特征。首先通過神秘袋的游戲活動,將幼兒的視覺和觸覺進行分離,引導幼兒更加專注的感知立體圖形的特征,從局部到整體,在逐個感知的過程中,孩子的大眼睛忽閃忽閃眨巴著,但卻安安靜靜的在“細細品味”立體圖形從局部到整體的變化,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等每一個孩子體驗感知后,三個立體圖形在2歲孩子的大腦里已經建立了初步的印象,緊接著,由老師帶著孩子們一起發現并總結每一個立體圖形的特質,并和孩子們一起為這些立體圖形命名,進而在幼兒心智中,將抽象的概念和形象的感知進行結合。第三個活動就是尋找三種立體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呈現和運用,這將是一個大發現的時刻,不僅能夠挖掘幼兒敏銳的觀察力,還能夠讓幼兒結合立體圖形自己的特征,觀察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每位孩子跟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種要尋找的立體圖形,并在約定的時間內尋找更多在生活中的運用及生活中呈現的物品,最后進行團討分享。浩澤認真選擇了一種立體圖形后,再次認真的看了圓柱體后,開啟了“尋寶”之旅。
只見浩哲選好自己“尋寶”路線的起點后,沿著教室的環境創設的順序,他從感官領域第一個教具柜出發,從上到下、從左至右,一個物品一個物品的觀察,只見他一會兒踮起腳尖、一會兒彎下腰、一會兒趴在地上研究著,兩個教具柜“尋寶”下來,驚喜的說道:“老師,太多了,你看……”,只見他一層一層的介紹著每一個圓柱體,嘴巴里還在不停的嘟囔著說到,這個圓柱體有10個,顏色相同、高低不同;這個圓柱體是又瘦又長的,像地質博物館的大柱子一樣;這個圓柱體扁扁的,就像我的小凳子、也像爸爸的汽車輪胎……,很快其他小朋友因為他的描述也開始被吸引過來。浩哲完成自己的“尋寶” 后,就開始幫助其他幼兒開啟“尋寶”之旅,就聽到浩哲認真的說,正方體就要找扎樣的,看,有6個一樣的面,每一個都是正方形,這樣放、這樣放都是一樣的……接下來的團討中,就有更多的孩子像浩哲一樣,能夠通過認真的觀察,發現同一立體圖形的共同特征,并帶著已有的認知,延伸至教室以外的立體圖形在生活中的運用。
觀察力是一種學習能力、生活技能,跨世紀幼兒園各種課程的開設、游戲活動的開展,均能有計劃、有效的培養孩子敏銳的觀察力。通過園所的課程,老師有意識的通過環境創設、啟發引導、活動設置、幼兒特點激發幼兒觀察力的建構,同時幼兒園的老師們也同步教會了家長在家和孩子一起游戲互動中培養觀察力的方法,希望更多的家長和老師掌握培養幼兒觀察力的秘訣,因為沒有敏銳的觀察力,幼兒的認知、理解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幼兒的生活和學習。跨世紀教育,關注幼兒習慣、能力、品格的建構,為孩子一生幸福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