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力這個提法比較特別,蒙氏教育之數學領域是蒙氏教育的精華,評價教學成果,計算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計算力的訓練極為重要,當今已是數字時代,有數字就有計算。計算是比較抽象的,但蒙氏教育最大的貢獻就是把數學教育實物化、形象化了,適應了孩子的學習規律,采用肌肉記憶方法,使學習效果倍增,終身受益。
在蒙氏班級中每天上課都有固定的流程,小朋友會“按照走線——肅靜游戲——老師展示工作——自由選擇工作”這四個環節依次進行。周一老師和小朋友們如往常一樣圍坐紅線進行游戲。游戲結束后,善于觀察的嘟嘟舉手分享到:“老師,我發現今天我們班有小朋友請假,28位小朋友沒有全部來到教室”。于是小朋友們就在互相猜今天一共來了幾位小朋友。看到小朋友們探討的如此興奮,便建議大家一起進行“報數”游戲。一圈報數后小朋友們得出今天一共有25位小朋友來到教室。可是,爭議也來了,大組的隆隆分享到:“老師不對,是27位小朋友,紅線上一共有25位小朋友,還有兩位小朋友在盥洗室喝藥。25+2=27,所以今天教室來了27位小朋友。”聽到這里,小朋友們贊嘆不已,紛紛夸贊隆隆哥哥好棒……
其實,這便是蒙氏數學的魅力,讓孩子善于計算、樂于計算、喜歡計算。蒙氏數學領域將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數學模式演變成了直觀的、可操作的教具供給幼兒進行不斷操作、不斷嘗試,從而真正理解、吸收,并將其運用至生活中。
跨世紀蒙氏教育就是引導孩子在玩中學、做中學,從而將所學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