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教育中,記憶力被人們特別強調。蒙氏教育也不排斥記憶力訓練,并且非常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主要是根據幼兒敏感期,釆用科學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在自然、輕松、有趣的狀態下,通過實物、形象、體驗等加強記憶。與傳統教育釆取的死記硬背、近乎痛苦的記憶方法相比有本質的區別,效果也大相徑庭。語文教育中這類事例最多。
記憶能力是一種在生活及工作中都起著重要作用的一種能力。我們常人通常誤認為孩子的記憶能力無需培養,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記憶能力也會隨之增長。殊不知,孩子越小,記憶能力培養起來越容易。跨世紀教育認為,抓住孩子的敏感期進行培養,更將會出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跨世紀幼兒園有許多鍛煉孩子記憶力的活動及流程。例如:每位幼兒有自己對應的學號,幼兒需要記住自己的學號,每天按照對應學號放自己的物品;每天選擇工作后需要物歸原位送回原來的位置;除此之外,老師會帶領小朋友在語文領域來進行“傳話游戲”,讓孩子通過記憶簡短的一句話到一段話依次傳遞給下一位小朋友,以此來鍛煉孩子們的記憶能力。同時,老師還會在日常生活中邀請小朋友走到臨近的班級借指定物品,鍛煉寶貝的膽量及記憶能力。
今日,趙園長走入班級與小朋友分享《小水滴歷險記》場景如下:“故事的大致內容:小水滴→水蒸汽→云朵→雨滴→地下水→澆灌農作物→露水→小河里(河水)→污水處理廠→大海。當故事講到污水處理廠時,大組的小朋友嘟嘟的小手就舉起來了,老師示意他稍等,繼續分享故事。等故事結束時,老師問嘟嘟:“嘟嘟,你有什么想表達的嗎?”“老師,我知道怎樣做簡易的凈水器”。小朋友們都用既期待又崇拜的眼神看著嘟嘟,他接著說:“當人們在山里游玩口渴但是又沒有干凈的飲用水的時候就可以自己制作凈水器,首先要找到一個礦泉水瓶,然后把瓶口朝下,再把瓶底剪掉,放一些干凈點的小石頭在瓶子里,在石頭上方再放一些草,把水倒進瓶子里,把下方的瓶蓋擰開一點,流出的水就干凈了,如果你認為瓶口不太干凈,你可以用衣服或紙巾擦一擦。”
小朋友聽完情不自禁的鼓起掌來。獲得掌聲后的嘟嘟分享到,自己之所以知道這些內容是因為在自己中組時老師在上科學文化領域的課程中講過。現在的嘟嘟已經是一名大組小朋友,依然清晰記得中組時老師分享的詳細內容,一方面是因為蒙氏教育實物化加深了孩子的印象,另一方面源于成長過程中記憶力方面的游戲活動,這些都讓嘟嘟的記憶力得到了訓練。
蒙特梭利混齡教育的最大優勢就在于大齡幼兒與小齡幼兒之間的相互促進,大孩子會把自己已有的經驗進行語言的重整,然后分享給小孩子,這個過程對于大孩子來說就是復習,小孩子在向大孩子學習未知經驗的過程就是間接的預習,小混齡,大社會。其實就是蒙特梭利教育下孩子學以致用的能力,知識是死的,是會折舊的,只有把知識運用在生活中升華為智慧,從而才能更好的服務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