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化是和實物化緊密相結合的,幼兒不僅是感覺學習者,還是動作學習者。傳統的幼兒教學法中,幼兒操作性嚴重不足,從而導致中國的孩子普遍動手性不強。手是大腦的外顯,非常重要,因此這種教育的缺失是顯而易見的,而蒙氏教育卻非常重視幼兒的操作性,統稱為“工作”。操作貫穿于整個教育之中,以達到“手巧”促進“心靈”的目的。
今天又到了孩子們期待的科學課程,今天孩子們將會見證什么樣的神奇呢?
“小朋友們早上好,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的小實驗叫做‘神奇的水中花’,我們一起來見證奇跡吧。”
“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一些白色的小花,現在小朋友可以將小花上的花瓣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涂完之后請小朋友們把所有的花瓣折起來。”
老師給每個小朋友發了一片小花,小朋友們開始認真的涂畫起來,涂畫完畢之后,小朋友們將這些小花的花瓣對著花心折了起來。
“老師面前的玻璃碗當中盛有半碗的水,小朋友們待會兒需要將自己的小花依次放入老師面前的小碗當中,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哪位小朋友的小花先綻放。”
老師的話音剛落,小朋友們就開始將小花放進盛有水的碗中,接下來,小朋友們開始目不轉睛地觀看,觀察自己的小花是否真的能開放。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在孩子們等待的過程中,小花慢慢的打開了自己的花瓣,小朋友們興奮地說道:“老師,我的花開了,我的花開了……”
興奮過之后,老師開始詢問小朋友:“你們知道為什么你折好的小花放進水里會開放嗎?”
小朋友們都迷茫的搖搖頭,這時老師接著對小朋友說:“那我告訴小朋友們其中的奧秘吧,因為我們的小花是由紙做成的,而紙是由纖維制成的,纖維之間的縫隙很小,就形成了無數個非常細小的毛細管。當紙和水接觸后,水會通過毛細現象在很短時間內浸潤到紙張的縫隙中,改變紙張的張力和形狀,紙花就“盛開”了。”
“原來是這個樣子啊,我回家也要帶我的爸爸媽媽一起做這個實驗,讓他們也可以欣賞到神奇的水中花。”
“我們再剪一些小花吧,讓更多的小花再水中開放。”
……
知曉其中的奧秘之后,小朋友們開始再次做起小花,并將其放在水中認真觀察。
在科學小實驗中,幼兒園通過幼兒自己的動手操作,不僅僅能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同時也提升了他們對科學的興趣感。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饒有興趣的工作當中孩子們也在不斷的動腦思考。這便是跨世紀蒙特梭利教育的魅力之一: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