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化是和實物化緊密相結合的,幼兒不僅是感覺學習者,還是動作學習者。傳統的兒童教學法中,幼兒操作性嚴重不足,從而導致孩子普遍動手能力不強。手是大腦的外顯,非常重要,因此傳統教育的缺失是顯而易見的,而蒙氏教育卻非常重視幼兒的操作性,統稱為“工作”。操作貫穿于整個教育之中,以達到“手巧”促進“心靈”的目的。
蒙氏數學最大的魅力在于,使用豐富的教具帶動孩子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人的思維分為:平面思維、線性思維以及立體思維。平面思維的人是最不聰明的,線性思維的人比較聰明,立體思維的人是最聰明的。在蒙氏班,通過有趣的課程和可操作的教具,無形中就在培養孩子的立體思維模式。
今天的數學課,老師帶孩子們學習的是6的加法,使用的教具是彩色串珠,老師首先給孩子們出示了6的加法題卡及符號,+號和=號,老師在講解了符號的含義后,出示了第一道題1+5=?隨后請小朋友們來說一說來這道題是什么意思。經過老師的的引導后,小朋友們明白了1+5= 就是把1和5合起來是多少的意思。
老師請果果小朋友取出對應的數量彩色串珠1和彩色串珠5,問:“果果,這道題的意思是1合5合起來是多少?那你認為是多少呢?”
果果很流利的說出答案:“等于6。”老師繼續發問:“為什么1+5等于6呢?”果果繼續說:“因為6可以分成1和5,
所以1和5合起來就是6。”老師點點頭說:“是的,果果做的很對。”果果開心地笑起來:“因為我最喜歡數學領域的彩色串珠了,現在一看到我就會了,因為我的的腦袋會思考呀。”
對于傳統的學習者來說,學習數學的過程是漫長而又“辛苦”的,因為當孩子沒有可操作的教具時,不去動手操作,就不會理解具體的數學概念,通過死記硬背學習到的知識是痛苦的。在蒙氏班,通過蒙氏數學領域的教具操作,讓孩子具體、形象地進行學習,通過操作活動,將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讓孩子易于理解,通過操作探索的方式學習數學發散孩子的思維。讓孩子在寓教寓樂的環境中通過操作來學習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