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有情感的,也可稱之為感情動物。低等動物尚能反哺,何況人類。感恩心可以作為人類最為重要的道德品質,“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這句高度概括了感恩之心。父母、老師等成人,為兒童的付出是巨大的,雖然可以不圖回報,但是必須得到感恩。孩子長大后與人相處只有懂得感恩才能融入人群、融入社會。而且擁有感恩心才能體會真正的幸福。蒙氏教育是愛的教育,愛就包含了感恩,在蒙氏教育中有很多感人的例子。
跨世紀幼兒園蒙氏班有一位叫豆豆(化名)的小女孩,今年上中組,在班里是一位活潑可愛格外受人歡迎的小姐姐,大家都非常愿意和她一起玩。后來,班里又迎來了一位叫玲兒(化名)的小妹妹,玲兒妹妹年齡比較小加上是剛入班,所以難免會有一點想媽媽,偶爾會忍不住掉眼淚。豆豆看到后就對老師說:“老師,讓我去照顧妹妹吧,我小的時候也會哭,每一個小朋友在小的時候上幼兒園都會哭的,都需要人照顧。”姐姐是一個非常有責任心的姐姐,不管妹妹去哪里姐姐都陪著妹妹,走路牽著手、下樓梯在旁邊保護著妹妹,無微不至的照顧讓老師都特別省心。
一天中午午飯時間,姐姐一改往常吃飯慢、拖拉的習慣,第一名吃完飯喝完湯去送碗,老師驚訝的說:“豆豆,今天你好棒啊,是第一名吃完飯的小朋友。”豆豆說:“老師,玲兒妹妹不太會用筷子,我要快點吃完飯才能去照顧妹妹吃飯,如果她吃不飽飯會更想媽媽的。”
如今大家看到乖巧懂事,樂于助人非常有感恩心的豆豆其實在剛來到幼兒園時并非如此,她曾經也是一位特別需要人照顧的小妹妹。
剛來幼兒園的豆豆在整個幼兒園是出了名的愛哭,每天早上幼兒園的走廊里都能聽到豆豆撕心裂肺的哭聲,媽媽送豆豆上幼兒園時總是難舍難分,在班級門口要糾結半天,為此媽媽非常的無奈,在家里思想工作也做了,但是依然是無濟于事,來到幼兒園后老師安排了一位小姐姐去照顧她,每天陪著她,會早早的在班級門口和老師一起接豆豆,老師在教室里也會經常舉行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就這樣慢慢的豆豆順利的度過了入園焦慮期。
我們常說心懷感恩的人才是最美的人,豆豆之所以在教室中能夠把妹妹照顧的無微不至是因為當初在自己小組時候也曾受到別人的照顧,所以當她長大了之后她也會去照顧比她小的小朋友。跨世紀蒙氏混齡教育不僅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同時也會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夠感受到別人對自己的愛,在社會中才能夠立足,蒙氏教育也是感恩教育,在蒙氏班我們經常會帶領孩子做關于感恩心的活動,如:重陽節給老人敬茶、父親節為爸爸做領帶、母親節時讓孩子體驗做孕婦的辛苦等等,這一系列的活動都是在教會孩子學會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