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有情感的,也可稱之為感情動物。低等動物尚能反哺,何況人類。感恩心可以作為人類最重要的道德品質。“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這句話已經高度概括了感恩之心。父母、老師等等,她們為兒童的付出是巨大的,雖然可以不圖任何回報,但是必須得到感恩。孩子長大后與人相處,只有懂得感恩才能融入社會。而且只有擁有感恩心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幸福。蒙氏教育是一種愛的教育,愛就包含了感恩,在蒙氏教育中有很多感人的例子。
每年暑假,跨世紀幼兒園都會迎來一部分的孩子來到這里上夏校,感受跨世紀的教育理念,同時感受蒙氏教育的氛圍,并且在這一個月當中除了各種豐富的課程之外,老師們還結合跨世紀教育七個化當中的主題化教學,給孩子們帶來不同的“主題課程”。
2018年的八月十日這天,跨世紀幼兒園開展了他們本月的主題活動——“葡萄架下的秘密”,這也是每年夏校班的孩子們最期待的一場活動。
活動的前一周老師結合主題先給小朋友們講解了一些與葡萄有關的知識,孩子們每天都在期待、激動中等待著活動當天的到來。
很快,這一天如約而至,這天孩子們都早早的來到幼兒園里,家長們也紛紛分享到,孩子們從昨天晚上開始就興奮的睡不著了,今天一大早就起床,自己整理東西,并催促著爸爸媽媽趕緊送自己上幼兒園。
到達幼兒園之后孩子開始追問老師:“老師,我們什么時候出去去葡萄園呀?”“老師我今天帶了好多東西,有水,小零食,還有濕巾……”“老師……”大廳中彌漫著孩子的童聲。
老師解答完小朋友們的問題后,開始引導孩子們進入班級就餐,也許是想要快速出發的原因吧,孩子們進餐的速度都要比平常快了許多,由此可見孩子們的內心是有多么“迫切”去探索葡萄架下的秘密呀。
孩子們吃完早餐,在老師們的組織下來到前臺大廳集合,等待著大巴車的到來。很快司機叔叔到達幼兒園門口,孩子們開始排著整齊的隊伍跟隨老師一起坐上大巴車前往我們的目的地。
今天我帶的是一位小組的小男生——小石頭。從去年的九月份小石頭入班到現在,我帶他的時間相對會多一些,因此對他的脾性各方面也有著很深的了解,生活中的小石頭常常會有些小小的任性,有時還會鬧一些小脾氣。在家里因為是最小的,哥哥總是讓著他,在班級當中他還是最小的,哥哥姐姐也是在一直照顧著他,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造就了現在小石頭的這個“小脾氣”吧。
但是今天在小石頭的身上發生了一件讓我倍感欣慰的事情:
因為從幼兒園到葡萄園這段路程相對來說較遠,后排有幾個寶貝在大巴車快行駛到目的地時對老師說,他們的肚子又餓了(其實寶貝們是在惦記著自己書包里邊的好吃的)。此時在孩子們旁邊坐的靜靜老師便先拿出自己的小餅干給周圍的幾個孩子分享,第一個分享給了小石頭,小石頭看著靜靜老師給自己分享的餅干,先是甜甜的微微一笑,接著抬起頭,目光轉向靜靜老師,對靜靜老師很靦腆的說了一句:“謝謝靜靜老師給我分享餅干。”然后雙手接過小餅干,等到周圍的小朋友都被分享到之后,小石頭才開始將餅干放進自己的小嘴巴里。后來,大概過了五分鐘左右,小石頭突然問我要他的書包,說要拿一些東西。我將書包遞給小石頭,發現小石頭從自己的書包里拿出了一袋奧利奧。只見他將餅干袋撕開后,取出一塊餅干,轉身伸手遞給靜靜老師,說:“靜靜老師,這是我的奧利奧餅干,可好吃了,你剛剛給我分享了一塊餅干,現在我也想給你分享一塊我的餅干。”說著把餅干放在了靜靜老師的手心上,接著又繼續分享了一些給自己周圍的小伙伴。
我們從常說:愛是相互的。當我們拿出我們的真心對待孩子時,孩子們回饋的也是他們的真心,雖然這是發生在大巴車上的一件小事,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內心深處的那份感恩之心。生活當中我們要感恩的人事物有很多,如:感恩感恩養育我們的爸爸媽媽、感恩幫助過我們的人、感恩辛勤教導我們的老師等等。那我們又該如何去表達我們的感恩之情呢,其實這些就在于我們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小事。
在蒙特梭利教育的環境中,老師會在生活中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培養孩子的感恩心,從而使孩子理解感恩的真正含義并懂得感恩、學會感恩。
其實培養孩子的感恩心,猶如照顧一顆大樹的成長,這顆大樹想要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就必須要根深蒂固。感恩心是孩子人生地基時期必不可少的優良品質之一,擁有感恩心的孩子是善良的。同樣擁有感恩心也會讓孩子們的心胸變得開闊,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自己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世界里。